看《人世间》这部剧,看着里面主场景“光字片”的布局和发展历史,不由得让我想起我们“老城里”的变迁,说到“老城里”,大部分外地的朋友可能不了解,打开山东省聊城市老城区地图,正中央便是闻名遐迩的光岳楼,以光岳楼为中心,被环城湖包围的这一片区域,便是老人们常提起的“老城里”,在这片区域居住的人,也同样被称为“老城里”。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王志文主演的经典电视连续剧《天道》,剧中丁元英生活的古城便是以“老城里”作为主要拍摄地,现在再回看这部18年前的老剧,芮小丹和丁元英驾着车在老城里穿梭,看着熟悉的音像店和早餐铺,还有早餐铺老板娘说的聊城话,往日时光也是历历在目,昨日重现。
根据古书记载,古城区最早成型于1070年,之后不断改建,发展到如今成为占地约一百万平方米的、呈正方形的、中间依旧巍峨矗立着光岳楼的古城,原先古城下有4门,上有4门楼,下四门各具凤凰的一部分,而上面的四个门楼都是四角飞翘,各具意义深远的名号,又有高屋建瓴、睥睨四邻之势,更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的辉煌壮观,故古城也被称为“凤凰城”,这“凤凰城”里,状元巷、二府街、叶家园子这些路名还在延续。
古城之于我的记忆,便是孩提时所有快乐的源泉,从爷爷那辈起,我们家就在这老城里住,依稀记得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在这四面屋子的中间,便是露天的大院子,一丛月季,两株石榴,比房子还要高的大槐树耸立在水井旁,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在树下依偎,那时候家里养着小猫、小狗,鸡鸭还有鸽子,除了家养的动物,还有下雨时冷不丁出现的金花蛇(据奶奶讲是家蛇)、夏夜乘凉时爬到脚边的小刺猬、还有来去匆匆的黄鼠狼,家门口的自留地上种着一片南瓜,每当夏夜来临的时候,我总会拿着个棍子站在南瓜地里,幻想自己是鲁迅先生书中的少年闰土,伴着皎洁的月光,也去捉那不听话的猹,可惜我没有银项圈,也没有叉子,只有蚊子和蟋蟀为伴,但闭上眼睛,也恍然间回到了鲁迅先生的绍兴老家。
那时候家门口就是护城河,钓鱼、搬虾、捞螃蟹、摸鳝鱼便是我童年时的常态时光,老城里的日子就是这么简单又惬意,又伴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和故事,比如胭脂巷的故事,说的就是聊斋里的胭脂住的地方,所以很晚的时候从来不敢一个人出门溜达;比如护城河里“蛟”的故事,奶奶说这“蛟”就像狗一样在河里上下游动,所以我也从来不敢下河游泳;比如说古城东南角的“魁星楼”,说是虔诚祭拜可见文曲星临凡;还比如河边会奇怪出现的怪异水印,还有老人口口相传的“水鬼”故事。现在想来,其实都是为了让小孩子们听话早回家、注意安全而形成的爱心故事吧。
那时候夏天在房顶上乘凉,冬天在护城河上溜冰,在秋天候鸟南飞的时候,在芦苇荡里撵野鸭子;那时候小猫在树上远眺,小狗在地上打滚,下雨天各种昆虫在院子里开会,雨水顺着瓦片滴滴答答;那时候夜不闭户,迎穿堂风,伴着月季香,在庭院里看四方框里的月亮画;那时候……
就像《人世间》里秉坤家的光字片一样,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我们家的“老城里”也在08年被夷为平地,只剩下门口的两颗老槐树还在记忆着我的老家,现在家门口多了只雄伟高大的铁猴子,古城改造的效果也慢慢在凸显,历史的车轮总在向美好处进发,希望家乡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记忆中的“老城里”也能慢慢焕发出更多的生机!
壹点号 张言
评论 评论 微信扫码 立即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