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而不衰,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发展出新。书法是源于汉文字的艺术,世界上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也都有对文字进行美化的书写,比如英文的多样花体等,但都没有形成一门专门的艺术。唯有汉字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书写艺术,这源于汉字独特的构图形式。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上,汉字的产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文脉之源,凝聚了中华民族先祖的智慧。汉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只有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独特的汉字功不可没。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基因密码。汉字的独特构成形式,反映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中论述了汉字的起源:“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有学者提出,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可见,汉字承载天地之大美,是中华文化大厦的基石。
汉字书法的基本要素为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是有意味的线的艺术。具体表现为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的丰富变化。书法的各个构成要素体现了多样统一的形式构成特点。用笔有轻重缓急,结字有疏密松紧,章法有黑白虚实,墨法有浓淡干湿等。书法线条的运动富有变化,富有节奏和韵律感,它体现了书法家在创作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同时也是其性格、修养及生命内涵的反映。书法艺术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具象性、抽象性等特点。
书法艺术,是由汉字独特的字形结构和特殊的书写工具毛笔而形成的。汉字的多种结构特征形成了迥然不同的书体,丰富了中国书法的视觉形式;而柔软的毛笔则形成了笔画-线条的无穷变化。
汉字复杂的方形构图,来源于“河图”和“洛书”,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与西方国家的拼音文字相比较,更具有形式美感,这是因为拼音文字的组合形式相对单一。书写拼音文字,笔的运动方向相对固定。但书写汉字时,则需要控制毛笔向四面八方运动,书写拼音文字不需要提笔、按笔的轻重变化,而书写汉字则需要有提按顿挫,转折圭角等多种变化。汉字结构的复杂性,产生了书写过程中书写运动变化的无穷性,这正是书法艺术潜在的内质因素。
毛笔的独特性在于其笔头为锥体,蘸墨后能够聚成一个锋尖,在书写时随着上下、圆转等运笔动作的变化,能够时而铺开、时而聚拢,同时存在着速度、方向、节奏的丰富变化。各种运动形态的多样变化,使书法线条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形式美感。
谭延祯 教授,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建筑大学中国书法与易学文化研究所所长。
壹点号谭延祯书法
评论 评论 微信扫码 立即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