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常海军 纵瑞东
自2021年10月以来,齐鲁师范学院派驻单县时楼镇第一书记郭锐创新性地配合村两委班子成员,融村入户、理清思路、创新举措、注重成效,打造了文化深耕要素激活的乡村振兴新范式,让乡村振兴有力道、有厚度。
把群众当亲人,融入百姓“心”中
郭锐派驻时门楼村后,从解放思想开始,让自己从一名高校教师转变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在工作中,从“农事”入手,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宣传党的政策、搞调研,迅速融入老百姓中;同时,通过饺子宴、乡村夜话等传统工作方式,与村民促膝详谈、畅所欲言,切实做到“村民事,村民议”,在和村民共同劳动、同吃大锅饭的过程中距离群众真的近了,心与心也贴到一起。
聚焦村情民意,聚力产业突破
时门楼行政村是一个以农业种植为基础的村庄,村内大部分青壮年村民都是在外地从事内、外墙装修等工作。郭锐充分挖掘本村在外优势资源,化“劣势”为优势,变“人才”为财富,经数十次的沟通将本村在外“能人”引入,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同时吸收村民资金参股的形式开办面包糠产品生产线,开办食品加工厂。目前,该项目日产9-10吨的生产规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十余万,解决了村内甚至周边村庄群众就业问题。
打通群众出行路,架起村民幸福桥
群众利益无小事,点点滴滴见初心。驻村以来,郭锐始终把群众的诉求、群众的心声体现在乡村环境美化的全过程,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他通过多渠道筹划资金,修建村内道路1000余米,机井20眼,铺设75厘米的水泥排水管道240米,沟渠清理2000余米,翻修桥梁3座。在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带领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及村民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不定时的清理,改善村内环境。
红色文化赋能,提升振兴软实力
坚持把单县看得见的红色资源“摆出来”,讲好红色故事、接受红色洗礼、赓续红色血脉,高质量开展“共过政治生日、同唱一首革命歌曲、重温入党誓词、走访慰问老党员”等活动,将红色使命转化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弘扬和传承“孝善”文化,开展“四德人物”以及“好婆婆”“好媳妇”评选,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村民敬老孝老,营造养亲、尊亲、敬老的良好风气,汇聚乡村发展的强大动力。
评论 评论 微信扫码 立即评论
暂无评论